散步是一种运动。慢走,一种运动形式。散步和跑步的效果是没有可比性的,不是绝对的,因为它们的主要差别是它们运动的时间段是不同的,比如说:早练适合跑步(雾天除外),饭后适合散步。俗话说的好,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散步还有很多好处。锻炼腰腿散步第一个好处就是锻炼腰腿,促进下肢的灵活。中医认为,腰为“肾之...
散步简介
散步是一种运动。慢走,一种运动形式。散步和跑步的效果是没有可比性的,不是绝对的,因为它们的主要差别是它们运动的时间段是不同的,比如说:早练适合跑步(雾天除外),饭后适合散步。俗话说的好,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散步还有很多好处。锻炼腰腿散步第一个好处就是锻炼腰腿,促进下肢的灵活。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好自然肾就受益;肾主骨,所以散步还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锻炼心脏走路能增强心血管的机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脏病,降低血压。中医认为,心脏强健了,全身气血畅通,能带动各个脏腑器官良好地运行。促进肺功能散步,特别是快走属于有氧运动,能增强肺活量。中医认为,肺主气,肺功能强了,能更好地呼出浊气,吸入清气,让人神清气爽。促进消化走起路来,能促进肠蠕动,最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排便通畅。脾胃是后天之本,有了良好的脾胃功能,身体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并且益寿延年。减轻体重,降低血糖如今患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这跟吃得多、动得少的生活方式有关。王玉英曾经血糖轻微升高,经过步行锻炼,没吃一粒药,这几年血糖一直维持在正常范围。缓解精神紧张,消除疲劳很多人成天抱怨压力大,没时间锻炼。实际上,走路恰恰是治疗情绪紧张、解除压力的一副“理想解毒剂”。
散步注意事项
散步也要根据自己的体征进行,也就是说不同的体征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散步,对了症,才能够起作用。不同类型的人散步的方法也是有不同的。体弱者甩开胳膊大步跨。体弱者要达到锻炼的目的,每小时走5kg以上最好,走得太慢则达不到强身健体之目的。只有步子大,胳膊甩开,全身活动,才能调节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而且时间最好在清晨和饭后进行,每日2至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肥胖者长距离疾步走。宜长距离行走,每日2次,每次1小时。步行速度要快些,这样可使血液内的游离脂肪酸充分燃烧,脂肪细胞不断萎缩,从而减轻体重。失眠者睡前缓行半小时。晚上睡前15分钟前散步,缓行半小时,可收到较好的镇静效果。高血压患者脚掌着地挺起胸。高血压患者散步,步速以中速为宜,行走时上身要挺直,否则会压迫胸部,影响心脏功能,走路时要充分利用足弓的缓冲作用,要前脚掌着地,不要后脚跟先落地,因为这样会使大脑处于不停地振动,容易引起头晕。冠心病患者缓走慢行。冠心病患者散步步速不要过快,以免诱发心绞痛。应在餐后1小时后再缓慢行走,每日2至3次,每次半小时。长期坚持可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有助改善心肌代谢,并减轻血管硬化。糖尿病患者摆臂甩腿挺起胸。糖尿病患者行走时步伐尽量加大,挺胸摆臂,用力甩腿,时间最好在餐后进行,以减轻餐后血糖升高。每次行走半小时或1小时为宜。但对正在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避开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时间,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行走一般选择在餐后半小时,而且活动时间也不要超过1小时。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新家网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