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陶瓷,历史悠久,窑口众多,产量极大。除了历史流传下来的传世品之外,地下出土文物中陶瓷最为丰富。经常专家都会说一些关于陶瓷的专业术语,我们总是云里雾里的,下面我就整理了一些陶瓷鉴定的常用
我国的陶瓷,历史悠久,窑口众多,产量极大。除了历史流传下来的传世品之外,地下出土文物中陶瓷最为丰富。经常专家都会说一些关于陶瓷的专业术语,我们总是云里雾里的,下面我就整理了一些陶瓷鉴定的常用术语的有关知识。
灰陶——是陶器中最常见的一种。陶器呈灰色或灰黄色、灰黑色、灰褐色等都可称为灰陶。陶胎土中掺入细砂或粗砂的,称为夹砂灰陶,不掺细砂或粗砂的,称为泥质灰陶。灰陶的烧成温度较高。
红陶——陶器呈砖红、土红或褐红等色,均称为红陶。分泥质红陶与夹砂红陶两种。泥质红陶的陶土往往经过筛洗,很少或没有羼和料,往往经80?100温度的氧化焰烧成,质地较坚硬和细密,但夹砂红陶质地较脆。
黑陶——黑色的陶器,以山东龙山文化的陶器最为有名。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器型规整,胎体细密而坚,有的薄如蛋壳,表面带漆黑色光泽,工艺水平很高。
白陶——用白色粘土制作的陶器。这种粘土与制造瓷器所用的高岭土相似,即氧化铁的含量比陶土低得多。白陶的发现不多见,新石器时代的白陶器只见于山东大汶口文化等文化遗址中。商代的白陶器较为盛行,器型有罃、瓶、豆、盘等,形制精美,器物上往往仿照当时青铜器的纹饰。白陶的发现不多,加上造型、装饰工艺精湛,又用类似高岭土的原料作胎,因而价值很高。
彩陶——即装饰有红、黑、赭、白等彩绘图案的陶器。彩陶制作方法是在尚未焙烧的陶坯上,用毛笔之类的工具描绘图案花纹后入窑烧成,花纹图案不易脱落。我国古代的彩陶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马家窑等文化遗址中。
彩绘陶——彩陶的一种。表面的彩绘花纹图案是在陶器烧成以后再画上去的,因而与陶坯粘结不牢靠,易脱落。我国的彩绘陶大约开始于战国。
釉陶——釉,指覆盖在陶瓷器外表的玻璃质薄层。釉晦又称铅釉陶。以铅的化合物为基本助熔剂,用700°?80(左右的温度烧成的一种低温陶器。它的主要呈色剂是铜和铁,在氧化气氛中烧成,铜使釉呈翠绿色,铁使釉呈黄褐色和棕红色。釉陶的制作开始于西汉,东汉时候盛行,大多作随葬品。
硬陶一又称几何印纹硬陶器。指胎体比较坚硬细密,所含杂质和砂粒较少,烧成火候较高的陶器。这种陶器敲击时略带金属声,有的器表还带一层薄釉,胎体呈灰色。器形有罐、尊、簋、豆、杯、益等,表面多拍印几何形纹饰,如米字纹、回纹、云雷纹、方格纹等。我国江南地区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广西和湖南、广东、台湾等地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的文化遗址中出土几何印纹硬陶很多。
唐三彩——唐代三彩铅釉陶器的简称。所谓的三彩,实际是多彩,釉色有黄、绿、褐、蓝、黑、白等,而以黄、绿、褐三彩为主。它的坯胎是用白色粘土作成的,经1100°左右的高温烧成。陶坯烧成后再上釉彩进行90(左右的温度焙烧,由于釉料中加入了大量的铅,使釉的熔点降低,胎体表面的釉料在受热的过程中向四周扩散活动,各种颜色互
相渗透交融,形成非常自然而又斑驳灿烂的彩色釉。由于铅的作用,釉面光亮瑰丽。唐三彩的胎体大部分是用捏塑和模制的方法制成的。由于唐三彩器物都是从墓葬中出土的,因此,它的主要功能当为随葬用的明器。但也有部分器皿是日常生活用品,如一些盘、碗、瓶、罐和玩具等。宋三彩——宋人生产的三彩陶器,其釉色与唐三彩相比,显得色彩较淡,呈淡黄、淡绿和酱紫等色,色泽也不如唐三彩光润丰富。器形大部都为枕、灯、盒等日常生活用品。宋三彩主要发现于河
南省禹县、鲁山、内乡和宜阳等地。辽三彩一辽代仿照唐三彩工艺制作的陶器,有壶、瓶、奄、罐、盘等,其造型釉色与唐三彩有所不同,富于民族特色。
邛三彩——唐代四川邛州(今邛崃县)烧制的釉下三彩陶器。在米黄釉下有褐、黄、绿三彩,有实用器和明器等。
对于这些陶瓷的常用术语是不是非常熟悉,现在对它的了解是否更加全面了呢?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陶瓷方面的知识,请耐心等待我们的更新。
相关阅读
怎么选陶瓷碗?
结语:以上便是新家优装网(http://www.xinjiadiy.com/)小编给大家介绍的陶瓷鉴定的常用术语的相关介绍。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趣的装修故事,有料的装修干货,有颜的装修美图,还可以关注新家优装微信公众号(xinjiadiy01)。
扫一扫关注新家优装网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新家网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