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要迁出深圳,其实是很早之前就已经在发生的事情了,并非起自今日。
华为要迁出深圳,其实是很早之前就已经在发生的事情了,并非起自今日。
华为要迁出深圳,其实是很早之前就已经在发生的事情了,并非起自今日。
早在2011年,华为的供应链部门就已经开始往东莞搬迁,而东莞的这个生产基地也是在2012年开始陆续建起来的,那时候的深圳,房价比现在低得多。
但为什么那时候,舆论静悄悄,而现在却热翻天呢?因为这不过是无良媒体为了迎合了人们对高房价的恐惧,想搞一个大新闻罢了。
华为的员工真的买不起深圳的房子吗?
并不是的,目前华为本科入职员工为13级,起薪9千至1万3,逐年晋升,14级13000-17000元,15级17000-21000元,16级21000-25000元,17级25000-29000元,越往上工资薪酬差距越大。从一份华为律师函件中显示:某地区部某销售副总裁岗位22级,工资税前82500元。
这只是基本工资,华为员工一般入职前三年靠工资,三年后靠奖金,五年后主要收入来自分红,增长是指数级的。以入职五年计,一个普通华为员工,绩效中等以上,职级15级,年薪税前30-50万,另外配股分红+升值可以获得25万元左右的额外收入;以入职十年计,绩效中等以上,职级16-17级,年薪税前50-100万,配股税前分红+升值将超过50万。
也就是说,正常的华为员工,只要工作五年,年收入可以达到税前50-70万元,十年的话,可以达到税前100-150万元,在深圳买个首付还是绰绰有余的。
华为之所以要搬离深圳,核心不在房价,而在于缺少工业发展用地。
华为虽然是一个高科技企业,但其本身还是有很多工业制造部门的,而人烟稠密的深圳已经无法为他提供更多的厂房用地了。
华为只是一个代表,近年来将生产基地外迁的企业还有很多,比如中兴基地搬到河源,比亚迪搬迁到惠州……但这些并不是故事的全部。
这个故事的另一面,则是更多的服务业总部在迁往深圳。
比如恒大的金融总部、阿里的国际运营总部、乐视的智能终端总部、中粮的亚太总部、苏宁的国际总部、联想的国际总部、微软的南方总部……可以看到,深圳正越来越成为许多本土公司的国际化运营中心、金融和研发中心。
两面整合起来,则是——
“珠三角硅谷湾区化”大趋势的一部分。
过去,我曾经说过,深圳是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这块土地上最像硅谷的地方。
现在,这个概念正在进一步外延化。深圳越来越承担起“旧金山”的角色,成为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中心,而周边的东莞、惠州、中山则成为“硅谷湾区”的一部分,就像苹果总部在库比蒂诺,谷歌总部在山景城,facebook总部在门罗帕克,英特尔总部在圣克拉拉,思科总部在圣荷西,他们都不在旧金山,但是他们属于硅谷。
硅谷虽然不是一个城市,但却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生态体系,通过完善的交通网络连接在一起。
珠三角湾区同样如此,首先是地铁。东莞目前修建的7条地铁,有4条将与深圳地铁对接,2条与广州地铁对接,1条与惠州地铁对接,这样整个珠三角东岸就连成了一个快捷网络。从华为的东莞基地松山湖可以坐地铁到深圳福田,完全就是一个城市的体验。
其次是跨江通道,目前已经规划和在修的跨珠江口通道有12条,包括虎门二桥,深中通道,中山-南沙-虎门城轨,深圳-珠海城轨等等。
这样子的结果就是,从广州大学城到东莞,从深圳机场跨江到中山,都只要半个小时的时间了,东西岸的教育、医疗、土地资源都可以更紧密的互补。
深圳企业搬迁到那里去,享有的还是一个共同的生态体系,而成本却大大下降,何乐而不为呢?
这正是问题的核心——
华为可以离开深圳,但是离开得了“珠三角湾区”吗?
这个地方的IT工业生态滋养了华为,和华为的各种业务早已骨肉相连,华为跑不了的。就算日后房价继续攀升,用地继续紧张,华为们也不过是把低端业务部门继续外迁罢了,总部仍然离不开这个生态。君不见,英特尔的工厂都搬到中国来了,也没听说要把总部迁到中国来呢?
这种叙事,不仅发生在深圳,同样发生在其他一线城市,比如“上海人口减少”,“北京首都圈功能扩散”,其本质都是一样的。
在过去,一线城市是大包大揽的,城区发展服务业,郊区发展工业,什么都往里面装,务求成为一个独立的工商业中心。但现在,服务业的占地面积越来越大,郊区也城区化了,那么工业只能往周边的都市圈小城镇搬迁。整个都市圈的分工,不过是一个更大号的一线城市罢了。
中国的制造业同样如此,担忧的不应该是低端制造业部门的衰落和离开,而应该是如何分工协作,打造一个更有竞争力、更有效率的统一生态网络。惟其如此,才能追上成本不断攀升的步伐。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新家网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