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硕士,师从Bernard Tschumi 和Kenneth Frampton。凭借南京凯悦臻选酒店、成都花间堂、林盘行馆、龙泉山高空餐厅、藏马山月空礼堂、铜陵山居、鼓楼7号院、北京U2美术馆、UCCA砚美术馆、济宁文化中心、云顶57餐厅、上海新天地“坛城”等项目,庄子玉历获世界建筑节WAF/INSIDE年度装置大奖、英国WAN年度最佳住宅、英国Blueprint奖、美国Architizer A+文化类大奖、意大利THE PLAN特别提名奖、德国设计奖、德国ICONIC至尊奖、意大利A'金奖、DF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金奖、法国国际创新设计大奖最高奖、亚太区室内设计大奖金奖、德国iF设计奖、德国红点奖、中国勘察设计协会BIM奖、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最高奖项之设计艺术成就奖等奖项。
2021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建筑装饰及设计艺术博览会(简称设博会)将于2022年4月1日—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设博会组委会将联合中装新网、搜狐焦点家居、新浪家居、凤凰家居、太平洋家居、腾讯家居、网易家居等权威行业媒体对参与设博会的演讲嘉宾进行专访报道,共同探讨设计行业的经营现状,一睹行业大咖风采,本次我们采访到了BUZZ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庄子玉。2018-19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国际实验班研究生导师
记者:请问您踏入设计领域多少年了,能不能请您谈谈初入这行时的初衷?庄子玉:20多年了,初衷是用设计的力量改变这个世界。庄子玉:请问您所在的企业规模有多大,有哪些合作方?可以请您介绍一下主营业务以及重大案例吗?庄子玉:现在主要是北京、上海和柏林三个团队在配合,整个团队大概40多个人。这样的一个规模,我们可以做的项目量不会非常多,所以对于项目选择性非常强。我们希望的是用空间语汇去呈现出更多元的内容的可能性或是体验的可能性。从项目类型来说,基本上市面上大多数的项目建筑类型我们都有所涉猎,但选择的项目基本上是基于综合型的商业业态像美术馆,度假型的或者体验型的酒店,而是比较偏高端的为主。记者:展望未来,企业又该何去何从?您将如何打造设计核心竞争力?庄子玉:我们从来不认为这个东西是我要定义一个核心竞争力,或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做我们自己,我觉得它不存在所谓核心竞争力,因为我们的设计本身就是它的竞争力,所以我觉得我从来不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打造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自我形成的。所以我觉得我们最后的作品就是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力,它是基于我们的整个的创作理念、生产体系,最后呈现出的一种结果,它自然而然产生的,没有所谓预设的,或是从企业层面的设定产生,而是我们完全是基于产品和作品或者是成果导向的方式所产生的自我循环。记者:在团队建设方面,您觉得怎样做才能建立起一支高效协作、执行力强的团队?您对自己的团队有着怎样的期许?庄子玉:我们从设计到落地的工作流程很扁平化,基本上不论是从空间层面,内容层面,细节层面,或是从管理层面的损耗,在交付给业主的成果之时都是非常小的,这个是我们的生产过程,或者说是我们团队的一个特质性。记者:目前,国内的新冠疫情呈现出常态化发展趋势,对设计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那么新冠疫情下您对酒店设计有哪些新思考呢?庄子玉:在疫情下,人们在空间中的隔离感会变强,隔离产生是由于这样的一种物理条件或者是这样一个疫情的因素。但建筑是创造人和世界的连接,创造人和人的连接,所以反过来其实促使我们进一步的更深入思考如何连接,如何去产生这样的一种价值。这种连接并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所谓空间流线的一种连接,或者从物理上的某个点到另外一个点。它更趋于一种氛围体验式的关联性,甚至包括我们在尝试了很多基于一个物理空间,但是有线上线下的一种多层的互动,这些都是我们对于后疫情时代的一种新的消费形态,和人们对于空间体验以及诉求的影响。比如说我们现在做的很多微度假产品,因为疫情的隔离,人们可能不能离开自己的城市。那我们在一个城市之中,如何把这种所谓的诗与远方的一种脱离感和体验感完善;以及所谓虽然同城,但使之产生更多元的一种消费形态或者体验形态。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在疫情时代尝试的一些全新的内容。记者:据了解,您的企业参与了很多优秀的项目,特别是在酒店设计项目方面,赢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请您谈谈在酒店设计领域多年的心得、感受?庄子玉:我觉得其实我们从来不把酒店认为是一个跟其他类型区隔的一个专项,虽然它有它自己的技术层面和运营层面的专项性,这是我们大量酒店的项目积累下来的一个基础。但是我们认为酒店是诗与远方的综合体,是业态的集合,是体验的集合,是一种承载了多元的文化以及体验感,以空间作为载体的形态,所以我们并不是所谓酒店专项的设计公司。但是因为我们的视野超越了通常酒店对于酒店的认知方式,因此我们的酒店可能从空间价值层面,从体验感层面或者是在一些超越传统酒店的意义层面,可能会受到大家更多的喜爱,或者是受到更多的好评。庄子玉:我认为不存在培养的概念,每个设计师成长的历程,都是与公司共创的过程。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体验,每个年龄段有自己的体验,每个人群有自己的认知方式,整个团队的设计或者协作的过程,不是把你的概念硬加给你的同事,而是一个相对引导以及共创的方式。与每一个合作的对象同事,包括经验丰富的设计师,都是一种互补的过程。因为设计本身就是超越自身的局限,空间的局限,以及认知的局限的东西。所以当我们谈到设计的时候,我一定是和年轻的设计师一起来合作,而不是培养他。记者:关于设计与施工,目前业内有两种观点,一是主张设计与施工分离,二是主张设计和施工不可分离。您赞同哪种观点,您如何看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庄子玉:设计和施工并不是二元论,但因为操作的人员本身不是同一种类型的人群,所以它会存在相对的两个不同的内容的区别,这种概念是从管理模式上的视角去谈。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协作,协作就一定会有分层,会有不同的人群。但是一体化也是很重要的,是因为协同最终是要得到一个非常顺畅的体验感,所以我觉得不存在一体化好,还是分离好,因为它一定是在一体化的过程中有这种分层,两者要兼而有之。
南京丰盛五季凯悦臻选酒店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安德门大街和软件大道交汇口,地铁天隆寺站南侧。西邻由古浡泥国王墓、天隆寺和菊花台公园组成的城市绿地公园,东临安德门大街以及雨花客厅等办公园区,南北两侧为办公商业综合体。项目基地约为30241㎡,总建筑面积为77700㎡。基于对“东城西林”的基地周边环境的响应,方案整体设置为“东动西静”、且自东向西打开的半围合布局。位于城市主干道西侧的主楼具有接待、商务、餐饮和客房等功能,同时也是面向城市的形象界面;南北两栋楼为客房楼, 拥有良好的景观与采光条件;被建筑环抱在中间则是以禅堂为代表的酒店公共功能空间和多重标高的景观庭院。项目在委托之前,南北两栋客房楼已经按照原设计方案施工多时,地上及地下主体建筑结构部分已基本完成。原方案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以效率化使用为目标的城市商务型酒店。酒店300多间客房安置在几座联排的条块状体量建筑中,结合建筑群中央下沉地面,围合出一个数层高的中庭式商业内街。因此,这是一个改造与新建结合的项目,而如何将新落成的原有建筑融入新建建筑的整体氛围中,是本项目最大的挑战。而与此同时,南京的酒店业态趋于饱和,却相对缺少具有高品质和体验感的酒店。南京丰盛五季凯悦臻选作为南京第一家凯悦系列酒店,提倡“以人为本、沉于山水、归于内心的体验方式”,正好填补了这类特色酒店的空白。因此,如何在部分建成的现有建筑基础之上,融合场地周边历史人文景观、绿色生态环境与高品质体验空间等要素,成为这个项目改造设计工作重要目标。项目位于南京南城中心,场地西侧是城市中难得的自然景观公园,东侧是繁华的商业中心。设计因此希望通过场地与建筑,将东西两侧的城市空间衔接起来,实现从西侧森林景观到东侧繁华城市自然且富有趣味的过渡。反过来,方案同时希望在闹市拦出一片“宁静”,让城市的人们在进入场地后,从喧嚣、疲惫的城市快节奏中舒缓下来。基于这一策略,建筑体量呈“C”形向古浡泥国王墓和天隆寺开口,将城市公园景观引入场地,同时,方案选择将原有建筑主体(南、北楼)及新建建筑(主楼)底层敞开,以形成可以游走的自西向东的开放景观空间。作为城市景观的延伸,方案将东侧原有施工留下的8米基坑完全景观化,以回应项目周边的景观节点。具体策略上,方案通过柔化的形态将原有基坑处理为三层退台,在消解场地内巨大高差的同时,营造出如画般的逐步蔓延的景观层次。由此,设计将场地东西景观轴补充完整,形成了一个纵深的、无边的公园景观。在建筑尺度上,方案尝试从庭院的公共性和景观性出发,以草木、置石、水流为核心,结合场地内行进路线、视线变化和建筑布局关系进行造景,并最终形成了下沉庭院的景观环境。建筑沿庭院处做了大量的底层架空和屋顶覆土,以尽可能将自然光线与景观引入到建筑空间当中。覆土建筑上的曲面种植屋面,软化了建筑与景观的交接面,通过空间的流动,景观的流动,人员的流动,建筑不再是孤立的存在与单纯的自我表达,而是融入自然之中,带来了空间与景观相互渗透影响的体验。环绕的覆土屋面之下,设计引入了类似传统园林的回廊、曲廊等多种行进空间形式,以此包裹和划分庭院空间,并实现步移景异的观感。同时,结合包括格栅在内的“半透明”表皮,使景观经由建筑的檐下空间,渗透到建筑的室内中,提供了一种人与景观之间观看和对话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景观与建筑的界限更为模糊,设计在建筑之间营造出了一个渗透的、无边的庭院景观。由于项目的最初定位是集合养生度假于一体的城市酒店,随着素食餐厅、中医养生馆等业态的进入,禅修中心的概念应运而生。酒店的禅修中心,或者说水院禅堂,更像一种“空”,它没有具体的功能定义,更像是一种精神性空间。禅堂作为一个悬浮的混凝土体块镶嵌在地面之中,被水面所包围。借助建筑之中的光影变化,设计在室内营造出兼具内观性与景观性的空间与表皮形式。在这一未曾被定义过的内向空间中,人们可以打坐、太极或是冥思,人的活动为这个空间赋予功能和意义。禅堂的使用空间位于水面以下,水面与人的视线齐平,进一步拉近了人与水面的距离,在此,空间与景观形成了非常有趣的对话。因此,水院禅堂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更为景观而非建筑的手段,人仿佛被隔绝在某个没有属性的空间,被水环绕,视线却在近乎于等高的水面的反射映照下,获得了无边际的风景。为了延续西侧城市公园景观并实现无边景观的设想,方案选择通过底层多个由钢结构的核心筒支撑的实体体块将主楼首层架空,以在城市空间界面上消解建筑体量及整体性并营造贯通的视线关系。东楼主要由三部分功能空间构成:接待空间、宴会空间和客房空间。除接待空间外,方案将诸如商务、宴会和客房等效率化导向的主要功能空间架空在上层体量中。考虑到酒店客房功能所需要良好的景观界面和采光条件,为避免体量架空导致密柱深梁的结构形式,方案采用了复杂的巨型空间桁架结构体系。在解决立面结构形式的同时,形成了大跨度及大悬挑的独特空间视觉体验,并随之带来了入口处漂浮体块之下宏大的仪式感。在同样的结构表现和设计逻辑下,对于南、北楼两座建成建筑,设计面对已经固定的结构体系,选择将酒店客房底下局部打通,结合建筑表皮与列柱构成近似于架空空间感受的柱廊空间。方案希望以此在形式上捏合主楼与南、北楼,形成整体上漂浮般的空间关系,有如一片漂在树梢之上的盒子。在盒子之间,主楼的开洞方式参考了传统园林对视线的控制方法,尝试利用体块之间的横向与纵向缝隙,框定使用者和周围环境的关联,来为使用者带来更为独特的观景体验。例如,中餐厅外的露台之上,实体体量挤出了对天隆寺的景框,使得天隆寺被从山林背景中抽离出来,形成了另一层次的语义。而这样的缝隙不仅是建筑的体量间的空隙,还有在建筑高位的客房之间散布的空中庭院与连廊。结合构件形式、尺寸、表皮材料等因素,设计将“漂浮”和“多孔”的空间意向捏合在一起,以尝试落实设计概念中的漂浮感,并实现建筑及周边环境景观的立体化。在此,景观不仅在水平面上延展,更是在垂直和内外维度上延伸、渗透和变化,使得使用者在行进和停留中,获得步移景异的景观体验以及身心上与自然的关联。最终,设计营造出了林与居的建筑与公共空间组合,将建筑还给了城市和公园。业主顾问:殷向民(总顾问),汪颖,卢艳,李晋军,庄靖项目主创:庄子玉,戚征东,Fabian Wieser,李娜设计团队:刘毅,刘晓清,范宏宇,陈冬冬,李京,陈玉冰,刘国宇,星梦钊, 乔宣通建筑施工图团队:CCDI悉地国际,江苏绿色都建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室内设计团队:CCD, JAYA Associates, BUZZ庄子玉工作室清水混凝土顾问及施工团队:泉州清水砼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办公、酒店、商业、民宿、会所、样板间、售楼处、餐厅、别墅等关键词,查看相关精彩文章。一直以来,《环球装饰设计》始终在发现推介优秀的设计师 / 设计机构,我们将以自由开放的形式,让内容更具广度与深度,更有意义!我们将深入了解每一个主人公,探究他们设计背后的故事,用设计师的专属语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手势...向观众交代,他是谁?他想要做什么?她的设计初衷是什么?对设计师来说,最需要弄清楚的是什么?
© 版权声明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新家网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